但凡用過Windows的人,大多聽說過“虛擬內存”這四個字。尤其在當年物理內存還普遍偏低的年代,虛擬內存幾乎成了每一個玩電腦的人都曾擺弄過的東東。不過隨著硬件技術不斷發展,內存價格逐步白菜化,我們的電腦再也不像當年那樣算計著過日子,4GB、8GB已然成為市場主流,甚至16GB也開始步入家庭市場。 那么一個問題便來了,如果說當年的虛擬內存主要為了緩解物理內存不足這個壓力,那么在如今內存早已“取之不竭”的時代,緩慢的虛擬內存是否可以就此下崗呢?今天的流言終結者,我們就從這個“老邁”的虛擬內存說起!
一、 絕對不應該關閉虛擬內存: 即便你的內存已經大到“無可救藥”的地步,也不應該將虛擬內存關閉,因為除了傳統的為RAM“后備”這一功能外,Windows也會利用虛擬內存執行一些特定操作。此外虛擬內存的打開還有助于提高內存命中率及保證系統穩定,個別軟件(如Photoshop、3Dmark等)在運行時也會需要虛擬內存。 二、 流言終結過程詳解 1. 虛擬內存并不是“物理內存第二” 我們這里所說的“虛擬內存”,嚴格意義上應該稱之為“分頁文件”,因為從微軟的官方文檔來看,“虛擬內存”等于“物理內存”+“分頁文件”總和。通俗來講分頁文件是指我們硬盤上一個碩大無比的文件,名為“PageFile.sys”(將資源管理器設為顯示系統+隱藏文件后可見)。 早期計算機內存(RAM)普遍偏低,為了解決軟件運行效率不高等問題(內存不夠時就需要頻繁換頁,將暫時不用的程序移出內存,而將即將運行的調入進去),Windows便在硬盤上開辟了一塊區域,作為“虛擬RAM”使用。一旦物理內存無法滿足當前需要時,分頁文件就會自動充當內存實現部分物理內存功能,這便是大家熟知的用分頁文件擴充內存功能。
那么當物理內存基本滿足要求時,上述情況又會變成什么景象呢?舉個例子吧,比如有一個圖書館,里面共有10000本圖書,我們姑且將它看作是電腦的硬盤總容量;然后你可以在門口放置一個小書架,容量50本,這個相當于Windows的分頁文件大小;接下來則是每人每次的借閱極限值,為5本,相當于物理內存數。 每次當你把手中的5本閱讀完畢后,就可以到小書架或者圖書館里繼續挑選。當然我不說大家也知道,從50本里找顯然要10000本里找快得多,于是分頁文件的第二大作用便出來了——即加快資料存取。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分頁文件有著幫物理內存提高“命中率”和“穩定性”的作用,因此即便你的物理內存再大(比如一次可以借閱10本或20本了),也終將會有把書看完的那天。此時如果再找書,依然會遇到之前那個問題,究竟是從50本里找快還是直接去10000本里找快。因此從這一點上看,物理內存大小其實與禁不禁用分頁文件是沒有任何聯系的。 2. 分頁文件對性能影響多少? 為了說明分頁文件對于資料的存取效率能有多大影響,我們照例設計了一個小實驗加以說明。測試過程很簡單,即通過PCMark7模擬日常應用來對Windows執行一次基準評分,評分背景是標準的Windows和關閉分頁文件后的Windows。 注:測試項選擇的是默認的“PCMARK suite”。
測試中我們選擇的是很多用戶都很熟悉的“PCMARK suite”,內含了視頻播放、視頻轉碼、圖片處理、網頁瀏覽、網頁解密、圖片導入、3D游戲等若干個子項,可以說是用戶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。 可以看到,在關閉了分頁文件后,系統評分有了一個明顯下降,表明很多應用在關閉了分頁文件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慢。而由于我們的測試機使用的是4GB內存(64bit系統),正常情況下并不會導致物理內存完全用盡,因此整個測試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分頁文件對系統性能的影響。
|